南京師範大學王永祥教授來我院講學

發布者:周玥發布時間:2019-03-13浏覽次數:1160

2019311日下午,應我院語言研究所邀請,南京師範大學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永祥教授來訪我院,與我院蘆笙院長、楊建超書記、方小勇副院長進行工作交流,并在教三502做了題為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再到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的學術報告。學院全體研究生、各研究所教師代表參會,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何享老師主持。

王永祥教授以南京師範大學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創辦國際英文期刊Chinese Semiotic Studies的曆程開啟了本次講座,鼓勵廣大青年教師要增強學術自信與勇氣,敢于争先。接着,王教授從400年前誇美紐斯的教育理念開始,帶領大家回顧曆史。由于受誇美紐斯班級授課制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教育理念和赫爾巴特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外語教學中長期以占據統治地位。從20世紀開始,杜威基于對赫爾巴特所代表的傳統教育的批判與思考,開始執着地探索現代教育,強調兒童在學校生活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兒童中心論的教學模式,至此,學生中心的教學模式開始廣泛盛行。除了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王教授還通過對古今中外多名學者的研究,分析了支撐學生中心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盛行的曆史淵源和基礎,如: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西方古希臘雅典的和諧教育;14–16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本主義思潮;以皮亞傑等人為代表強調學習個人意義的認知心理學中的建構主義等。

随即,王教授引入問題——“學生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盛極,是否需要以全盤否定教師中心教學模式為代價,來推行學生中心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師中心論學生中心論的進一步詳細介紹,以及對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的利弊分析,進而提出了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即一種由教師主導、多交互主體協同參與、平等對話、多元融合、動态多變的課堂模式。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從教師與學生的二元對立走向多元融合、多元共生;通過強勢話語的弱勢化與弱勢話語的強勢化,增強了課堂場域教師話語的對話性;能夠實現中心的消解和課堂的動态平衡。主體間性教學模式超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二元對立,走向了師生與衆多不在場者多主體之間的多元共生狀态,既考慮到微觀課堂場域,也考慮到中觀學校場域,以及宏觀社會場域。

王教授指出,由于教學對象、教學主題等因素的多樣性,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的實施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中不斷探索,最終實現主體間性外語教學模式的趨于完善。

講座的互動環節,圍繞讀書學習、項目申報、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等内容,王教授耐心解答了師生的提問。王教授旁征博引,條例清晰、觀點新穎,為教師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新啟迪!

                                              (作者:何享 審稿:蘆笙)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