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紅兵老師首先介紹了國際符号學會刊Semiotica和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英文符号學期刊Chinese Semiotic Studies,就其創刊宗旨、常設闆塊與專欄、刊發論文主題、投稿注意事項等研究者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盡說明。接着,餘教授建議研究者從符号學視角進行跨學科研究,并以符号學為例,深度闡釋從家不同角度開展符号學相關思想理論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符号學、認知符号學、文化符号學、社會符号學、傳播符号學和生物符号學等方面的理論和應用。既關心總體理念框架的構建,也着眼于符号學理論的應用;囊括微觀分析與宏觀研究,跨越語言、文學、藝術、哲學、美學、傳播、認知、神經科學和生物學等領域。餘教授以自身在學術界的成長與發展曆程為例,向與會師生介紹學術國際化的經驗。“貴得師”,首先需要向頂尖學者學習;“需固本”,其次需要将重心放在學問本身,具備功底紮實的語言能力、培養放眼世界的開闊眼界、選取錯位發展的獨特視角、獲取終身學習的積澱、進行求同存異的交流構成其關鍵;“宜述作”,每有心得即寫作,這個過程需要研究者注意語言選擇、問題意識、角度轉換、寫作方式、後期處理等現實問題;“會出品”,掌握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的技巧。他建議大家在了解期刊級别的基礎上,可以在“一步登天”“滾雪球”兩種投稿可行性思路中進行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需要重點關注的期刊投稿技術性事項包括了解期刊特色、遵循論文格式、确定投稿渠道、詢問進度适度等方面。
最後,趙霞教授做總結發言,認為餘紅兵老師的講座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将符号學研究與其他人文科學領域的研究相結合,極大地拓寬了我院師生的學術視野,為實現學術國際化發展提供了中肯而切實的參考意見。
餘紅兵副教授:中國語言與符号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語言教育研究會理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emiotica (SSCI,A&HCI)副主編,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ESCI,SCOPUS)編輯部主任,Brill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Popular Culture副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iotics and Visual Rhetoric副主編,同時擔任多家著名國際英文期刊、出版社特邀審稿人;已在國内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英文符号學編著三部(獨編一部,合編兩部),編纂英文符号學叢書一套(第二主編),出版符号學專著一部,譯著三部(獨譯兩部,合譯一部)。
(作者 張媛 審稿 蘆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