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8月2日,由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澳門大學、深圳大學和澳門聖若瑟大學共同主辦的“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二十二屆大會”( The XXII Congress of the ICLA, 2019)在澳門大學召開。與會專家學者1200多名,分别來自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德國、巴西、葡萄牙、法國、俄羅斯以及中國内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校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副院長曾景婷博士應邀出席。
三年一次的國際比較文學大會素來有“比較文學領域的奧運會”之稱,本次會議的主題為“世界各地文學與比較文學的未來”,包括7場大會主題報告、15個分論壇、30多場圓桌會議及分組論壇。芝加哥大學Haun Saussy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Theo D’haen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張隆溪教授、澳門大學朱壽桐教授等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各國學者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國文學文本中的社會、文化、曆史以及文學解讀的最新理論展開讨論,形成了百花齊放、百花争鳴的友好交流氛圍。
7月30日,曾景婷博士在 “文學交流史叙述的觀念與方法”分會場作了“City Writing in “Works by Talented Authors” and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ity Image”的主題報告。由“才子書”這一明清特有的文學形式中挖掘江南城市文化的特征,從地理空間和文化空間兩個維度研究江南城市的構成要素,通過文本研究,映射出江南城市獨特的地域風情與人文景觀,進而探尋如何建構當代城市形象。報告之後,曾博士與專家學者就文學流變中的城市形象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引發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7月31日和8月1日,曾博士還參與了“跨文化的文學闡釋”和“近代翻譯與世界文學觀念的形成”兩個分論壇的讨論。
據悉,國際比較文學學會(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ICLA)成立于1955年,旨在為世界各地的比較文學研究者提供平台,促進比較文學研究者和各國比較文學學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會具有宏觀的比較研究視野,涉及文本和日常生活中的多個不同領域,如人種﹑性别﹑等級﹑性學﹑民族和信仰等。學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全球性的會議,學會年度出版物《Literary Research文學研究》,發表比較文學領域内的研究論文和評論。
曾景婷博士表示,通過參會,拓展了視野,了解了學科發展趨勢和熱點問題,學習了國外高校的辦學理念,對加強與境外高校的聯系,探索學生交流與交換、教師研修、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化合作模式提供了參考。(作者:曾景婷 審稿:蘆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