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學子三下鄉:築夢支教,情系藏區

發布者:闵敏發布時間:2022-10-10浏覽次數:493

牢記黨的使命号召,響應團中央“三下鄉”号召,江蘇科技大學“助學築夢”支教團于2022年7月1日跨越3800多公裡,從江蘇省鎮江市遠赴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小學開展支教活動。五名支教隊員在德慶小學和小朋友們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從鎮江到拉薩,從古運河畔到雪域高原,從剛開始報名時的心血來潮再到親自踏上這海拔4000米的日光之城時給孩子們帶去知識的一腔熱忱。非常有幸我成為了江蘇科技大學“助學築夢”支教團的一員來到德慶中心小學給小朋友們上了近20天的課,這裡的孩子善良純樸,眼睛裡透露着澄澈的光芒。雖然這些天的課程并不能讓孩子們的知識儲備有質的飛躍,但給他們的心中種上一顆問往更廣闊世界的種子,讓他們看到皚皚雪山外的世界我已經倍感知足。時光飛逝,随着這次暑期支教接近尾聲,我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十多天前剛剛踏上這片土地的情景仍然曆曆在目,現在想起來仍有萬般不舍,想起孩子們臉上稚嫩的笑容和眼睛裡透露着的對知識的渴望,都讓我覺得這次的支教活動意義非凡。

一次機緣巧合,我報名參加了本次支教活動,通過層層面試通過後,我的内心懷着期待但也帶着忐忑,擔心無法适應高反,但又對西藏和西藏的孩子們充滿期待。一下火車,當地小學的校長早早等着接我們回學校,還熱情的為我們獻上哈達。但随着慢慢适應氣候,當天夜裡,我和團隊成員果然是出現了一些身體上的不适症狀,大腦的血管伴随心跳的砰砰聲不停顫動,頭疼、惡心、發熱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一名隊友高反嚴重,隻能通過不停的吸氧來緩解不适現象,每個人的臉上多了些焦慮,怕自己的身體無法承擔接下來的教學安排任務,但是想到孩子們,我們不能辜負了他們的熱情。在經過一天的适應後,我的身體逐漸好轉,适應高反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真如廣大來西藏的旅者所說:“心靈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經過努力休整,第二天我們便走上了講堂。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同學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穎鑫 供圖

這些日子裡,我們一起徜徉在語文世界的知識海洋。寫作課上,孩子們一篇篇充滿童趣的小作文一下子把我帶回了十年前,讓我想到我小時候天真的模樣,他們的作文裡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幻想,對探求世界的渴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我想當一名軍人,為國家駐守邊疆!”孩子們用最稚嫩的字體,寫出了最美好的希望。朗讀課上,孩子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教室裡書聲朗朗,盡管藏族小朋友的普通話還不是特别的标準,但從努力的神态中可以讀出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在7月7日那天,我決定把語文融入曆史,在七七事變85周年當天,帶領孩子們觀看曆史資料視頻,了解七七事變全過程,共同回顧了我國近代中華兒女同仇敵忾、浴血奮戰,争取民族獨立可歌可泣的反侵略史。不忘國恥,緬懷先烈,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我們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有的同學在看到視頻後流下了淚水,同學們立志報效國家,成為合格的接班人。最後看到孩子們大聲齊讀《少年中國說》我隻想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願孩子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大步向未來遠航。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支教隊員帶領同學們齊讀《少年中國說》。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穎鑫 供圖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全體師生分别前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穎鑫 供圖

時間不停流逝,我們終有離别之時,但我相信,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學子将踏上這片土地,給孩子們不斷帶去新的知識,不斷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給他們插上夢想的翅膀,助力西藏繁榮富強。(通訊員 崔永權)

一審編輯:宋姝瑤


Baidu
sogou